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外卖小哥”的称呼,暴露了怎样的社交天性?

可是,最近的一个新闻事件却让人感受到打破“职业冷漠”的可贵与动人。

深圳一家日料店的服务员发现一位就餐的男性客人,趁同行的女性客人离开时,在她的水中倒入了某种白色粉末。这位店员随即以收拾的名义拿走了水杯,并留作证据,之后又小心提醒女性客人注意安全。之后警方调查证明,水中确实被下了一种催情药物,那位男性也确实图谋不轨。

从店员的职业角度来看,保护客人并不在她的职责范围之内,她的行为实属“多此一举”。可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有同理心、有责任心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自然做出的举动。

《社交天性》,[美]马修·利伯曼著,贾拥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在其《社交天性》一书中提出,人类天生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持社会连接,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努力真的能帮助别人时,他就会更加努力。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幸福和激励,甚至远大于金钱。

对于外卖员而言,亦是如此。今年年初,多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停滞。居家隔离期间,外卖员是许多人一天之中唯一能见到的“活人”。与外卖员的沟通也就显得珍贵而特别。他们选择在疫情期间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工作,也是为了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承担的责任和外卖送达后得到的感谢。有外卖员表示,在疫情期间得到的五星好评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有顾客甚至打赏了200元的“巨额红包”,让他一度以为是对方手滑,还特意打回电话确认。

在社交恐惧和职业冷漠之外,我们正重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价值。在社交媒体时常出现的外卖软件聊天截图,给外卖员的特殊留言,外卖员头盔上的各色耳朵,在让人们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