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每周一,内科专家李学斌都会从北京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坐诊,这样的“双城行医”已成为工作常态。自202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石家庄开展合作以来,已有300多名北京专家定期入驻,带动当地诊疗水平提升。目前,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河北,京津冀地区已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1300余家,切实降低了群众就医负担。

医疗协同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教育协同则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石家庄持续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平台对接京津优质资源,构建“培训—实践—展示—评价”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名师、名校长。此外,314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学校开展多元合作办学,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

京津冀“一卡通”的推行,正为三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今年60岁的天津居民胡玉芬经常往来于京津冀三地旅游,地铁、公交是她的主要出行方式。她表示,子女帮她在第三代社会保障卡的交通账户充值后,她就能在已实现互联互通的主要公共交通线路上直接刷卡乘坐地铁和公交,再也不用为手机操作发愁,“这张卡,现在成了我和老伴儿出行的必备品”。

据统计,京津冀已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截至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区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7亿。一张“超级通行证”,将三地居民纳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圆”,丰富着跨区域生活图景。(图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