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岳文婷、李鲲、郭宇靖

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新十年开篇,北京、天津、河北正以多维度精准发力,勾勒世界级城市群新图景。“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成效显著,在经济协同、民生共享、交通互联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10月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雄安新区举行升旗仪式,标志着这两家央企总部正式迁驻。截至目前,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已有3家央企总部正式入驻,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北京“新两翼”另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所在的通州区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两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新两翼”齐飞,牵引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2024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1.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精尖产业彰显强劲活力。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也持续深化。“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至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近两倍。与此同时,三地共同绘制了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专家指出,三地产业协同已由传统的转移承接向深度合作转变,有效推动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群是区域内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熟标志和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具备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体量,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说。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如今,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速推进,三地“同城生活”体验日益深化,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民生缩影。(图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