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学习机械的贾昊(化名)曾在黑龙江某机器人培训类公司工作,并带过两组学生参加青创大赛。
贾昊入职时,其公司已经在科创类比赛上做出了成绩,在当地有了名气。公司小,人不多,能带的学生有限。“我们后来收的学生,都是‘关系户’,是当地领导家的孩子。一般学生给钱我们都不收。”
至于怎么培训,贾昊直言:“基本都是我们老师干。”
青创大赛的周期较长,通常从头一年11月末持续到第二年暑期。11月份,贾昊会和学生一起琢磨创意,但最后筛选出的用来参赛的创意,很多不是学生的。“说实话,他们想出来的,确实不行。”
因为,科创类比赛考察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知识积累,学生很难真正提出一个靠谱的问题。
“整个项目大都是老师做的。”忙起来的时候,整整一个半月,老师们没有休息,最早也是深夜11点下班,最晚的时候,则是凌晨3点多,“非常非常累”。学生会来公司,拧拧螺丝,用下设备,最重要的是,留下影像,录视频或者拍照片——这些在申报时都可以作为参与项目的证据。
2024-11-27 09:41:35
2024-11-27 09:37:59
2024-11-26 09:43:42
2024-11-26 09:40:17
2024-11-25 09:34:34
2024-11-25 09:49:00
2024-11-22 10:06:20
2024-11-22 09:56:55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