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魏玉坤、戴锦镕)江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流域经济等模式。这一重要部署,旨在将地理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什么是流域经济?
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好江河“大文章”。依托流域内江河资源,通过水上运输、港口建设等,加强沿线区域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治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我国发展流域经济具有天然优势: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有4.5万条,拥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
松花江畔,东北振兴展现新活力;珠江口岸,粤港澳大湾区崛起世界级城市群;嘉陵江边,重庆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千横百纵的江河、星罗棋布的湖泊,打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空间。
以长江流域为例。2024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逾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正在成长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流域经济涉及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绝非单一区域或单一领域的“独角戏”。站在发展全局高度来谋划,跳出“一城一地”来部署,是拓展流域经济的应有之义。
2025-11-26 11:54:34
2025-11-25 17:20:02
2025-11-25 17:13:57
2025-11-18 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