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我国商业航天抓住“黄金机遇期”

银河航天的合作伙伴,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现在的1300余家,供应链涵盖精密加工、铸造、电子集成、能源、机电、材料等领域。

“商业卫星正从‘少量定制模式’向‘批量模式’转变,像生产电脑一样生产卫星正逐步成为可能。”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预测,低时延、低成本、广覆盖、高可靠的卫星互联网,将在未来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航天宏图研发的女娲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2颗,为我国智慧城市、水利安全、灾害预警提供“太空支持”。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等十余个境外项目,也得到女娲星座的“安全护航”。

“民营商业航天力量日益壮大,未来还将产生更多技术亮点。”航天宏图联合创始人廖通逵充满信心。

厚积薄发:展望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无论是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投入使用进入“倒计时”,还是商业卫星大规模组网进入“进行时”,我国商业航天成绩斐然,潜力无限。

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商业航天发展目标不仅是更多的火箭发射和更为密集的卫星组网,而是搭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