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14亿人的追求——从两会看“中国梦”新征程

习近平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公众利益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彰显了国家政治决策的严肃、严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

外媒形象地比喻为以“中国式民主”助力破解“中国式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人间正道

“个大皮薄味甜,销售多个国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非常得意他们村用大数据培育的一款番茄。

作为浙江第一个5G智慧出行未来乡村示范点,五四村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提高了村务管理效率,打通了产供销通路。去年村集体经济营收733万元,人均年收入5.5万元。

在中国农村,孙国文被称作致富“带头人”——带领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浙江是中国首个正在建设中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让14亿人——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一个不能掉队”地迈向现代化,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将不断壮大中产阶层,更广泛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推行共同富裕将加强而不是削弱中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说。

在发展中求创新,以创新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的突出特色。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梳理习近平十年两会关键词,“发展”“创新”“改革”“高质量”“生态”位居前列,它们也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常青”词。

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几个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气派和世界情怀的现代化。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还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个过程堪称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复兴的征途从来就不平坦。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稳定发展。

两会进一步传递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国作出的“双碳”承诺显示了减碳雄心,但也绝不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宏观经济则保障经济增速稳、就业稳和市场主体稳;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降费政策信号,全国人大代表、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信心倍增,“经济下行、疫情散发压力下,这无疑给我们打了强心针,也为企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郝旭的工厂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一开年就很忙。现代化加工车间内,土豆经过多个环节变成薯片、薯条等产品,销往海内外。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20世纪80年代,中共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成为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标。

中共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安排,完整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民族复兴之路清晰明确。

为世界谋和平的伟大复兴

两会期间,寓意“光明、勇敢、平等”的冬残奥会火炬微火虽微,却映照世界。北京冬奥汇聚起的团结合作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