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质上看,“白发相亲”是一种父辈思维介入青年婚姻问题的现象。父母出面为孩子相亲,既是为了帮助子女寻觅姻缘,也是希望规避子女未来生活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但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观念往往存在差异,前者更看重所谓的“眼缘”“感觉”,后者则把婚姻具象化为可以具体衡量的指标——譬如年龄、工作、房、车、收入、户籍,等等。这种观念的差异,让许多年轻人对结婚并不着急上心,而年轻人越是不急,父母往往越是焦虑,而形成了一种负反馈的循环。
笔者曾多次听长辈抱怨过孩子择偶时“太挑剔”,他们不明白,大龄未婚的子女为何放着“条件不错”的异性不找,却要寻找那些自己“看不上眼”的人。其实,多数未婚青年不愿意将就,就是因为他们坚持在爱情的基础上步入婚姻,而不愿选择父母眼中的“先看条件,再找对象”的功利路径。也正因此,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去相亲角择偶,而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却偏爱在相亲角里寻找机会。
社会学者孙沛东在研究相亲问题的专著《谁来娶我的女儿》中提到:“相亲角男少女多,女方的父母远远多过男方的亲友”。而且,相亲角的本地人居多,他们认为外地人在户籍、住房等问题上存在一定劣势,往往优先选择本地的门当户对的另一半。这些调查与研究结论,也大致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式观察。因此,“白发相亲”很难被年轻人认同,父母与孩子在此问题上容易达不成共识,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似乎都能逻辑自洽,却自说自话,无法理解对方的观念。这使得“白发相亲”的父母们心中的焦虑成了一种“无效焦虑”,同时也造成了父母与子女的失和。
2024-11-27 09:41:35
2024-11-27 09:37:59
2024-11-26 09:43:42
2024-11-26 09:40:17
2024-11-25 09:34:34
2024-11-25 09:49:00
2024-11-22 10:06:20
2024-11-22 09:56:55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8 13: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