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合作是解决经贸摩擦的正确选择 外企仍看好中国

9月4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有一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可以令人吃一惊的消息。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有一个关于伊朗的问题。据报道,中国将在伊朗投资2800亿美元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行业,还将投资1200亿美元升级伊交通和制造业基础设施。你能否证实该报道并提供更多细节?

对于该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答:我不掌握你所说的情况,也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能告诉你的是,中伊关系友好,两国在国际法框架内正常开展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

这则消息之所以说令人吃惊,原因在于数额,总投资4000亿美元。4000亿美元什么概念?我们简单兑换一下,按现在汇率就是2.86万亿人民币以上。2.86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2018年,超过2.86万亿人民币GDP的城市有两个,上海是3.27万亿,北京是3.03万亿,而2.86万亿相当于武汉加上杭州两个城市的GDP。所以说,这个数字是极其令人吃惊的。

那么,为什么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呢?

因为,这样的消息竟然没有提到明确的消息源,那么这个记者是凭空捏造问的?还是并非空穴来风?而且,2018年,伊朗GDP才4300亿美元,这个4000亿美元与伊朗一年GDP相当,这是真的可能,还是媒体刻意炮制的一个“大新闻”?

那么,又是谁炮制这样的新闻?其目的又是什么?这种投资的可能性存在吗?这一系列问题,的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这个投资是否有可能也是值得是商榷的问题。

对于所谓的4000亿美元,我们抛开是否投给伊朗不谈,先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合同中国到底是否能够做得起,二是中国是否有可能对一个国家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是中国对一个国家投资4000亿美元,这个不是投不起的问题,而是怎么投的问题。

首先,这不可能是一年或几年,如果金额涉及到数千亿美元,一定是一个10年到20年的计划,甚至20年以上。所以,平均一年200到400亿美元,虽然不少,但听起来就不那么吓人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是否会对一个国家做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呢?这里就有一个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问题,理论上说只要收益可观、风险可控,那么投资当然就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