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 > 正文

“折冲樽俎”与上党战役

计谋分析

以上两个战例都是谋战的成功典型。谋战篇的核心,是阐述如何运用谋略揭露和挫败敌方战争图谋,所引用的“上兵伐谋”之说出自《孙子兵法·谋攻》,也是孙子“全胜”思想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谋战有两种形式。

一是知敌始有计谋时,及时以智谋挫败之,使敌未战先怯,自行放弃战争行动。晏婴未离席半步便破解范昭多次挑衅,阻止晋对齐的战争,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通过强大威慑“伐谋”,这也是“威慑战略”的思想源泉。上党战役有力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提升了我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就属于这种方式。具体而言,无论谋战在何时何地施用,归根结底都带有“伐谋”的底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识破图谋是前提。军事指挥员要想在战场上游刃有余,识破敌人图谋是根本前提,只有将敌方意图了然于胸,方可见招拆招,掌握战争主动权,否则,将陷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范昭试图羞辱齐国时,晏婴先后以“撤樽更酌”和“瞑臣不习”为由破解之。若晏婴像齐景公般对范昭图谋浑然不觉,齐就有可能面临灭国危险。正是由于识破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毛泽东同志才亲自制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所说:“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