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政治 > 正文

“灯塔工厂”示范中国制造业未来

由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根据工厂里3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收集的工业大数据,为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机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优参数,优化生产节拍。实现生产制造要素全连接,整个工厂已成为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体”。

如今,走进三一重工桩机工厂,一座座重型设备鳞次栉比,AGV(无人搬运车)来去自如,机械手挥舞有序,偌大的工厂仿佛在演奏舒缓的“机器交响乐”。

全球领先的“柔性智造”让生产潜能得到极大发挥。相比于改造前,桩机工厂在同样的厂房面积产值翻了一番,总体生产设备作业率从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时间下降58.5%。2020年,三一桩机工厂的人均产值已达到1072.8万元,领跑全球。三一重工桩机工厂这个专攻重型机械设备的“大象”奔跑起来了。

梳理37家“灯塔工厂”可发现,除去重工行业的智能转型翘楚三一重工桩机工厂,中国还有不少“灯塔工厂”在其细分领域内是领跑者,比如阿里巴巴犀牛工厂、青岛啤酒厂等,是全球服装业、啤酒饮料业的首家“灯塔工厂”。

记者探访阿里巴巴犀牛工厂发现,这是一家从服装业切入的制造企业,工厂内的数字化内容无处不在:生产前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都由AI来做;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文字,是消费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工厂“智慧大脑”实时控制裁剪、装配,推出智能导航“棋盘式吊挂”等一系列新技术……

“以前到了‘双11’等电商大促节,我们找传统工厂做衣服只能靠打电话问进展,我们新品什么时候上架、什么时候交货,心里没底。”曾在工厂下单的曾扬健说,“现在通过犀牛智造,可以像查快递物流一样,看到制衣的实时进展,有效降低因为延迟交付而招来的消费者差评。”

制造业行业通常不愿意接小单急单,曾扬健说,数字制衣可以实现小批量定制,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生产门槛已快速压减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探索制造业未来

制造业的变迁与未来,可从“灯塔工厂”中探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