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 > 正文

全球五大领袖排行,列宁第二,第一名竟然是他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国家机关“为全国人民办事”,做“国民公仆”。孙中山先生的这种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思想,乃是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正是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这个根本问题上,以孙中山为旗帜的中国革命民主派向改良派展开了大论战,批驳了改良派的“断难躐等”、“革命足召瓜分”等反对共和革命的种种谬论,扫荡了他们的“保皇”宣传,揭露了他们死心塌地做“大清帝国”奴才的实质。

孙中山先生严正指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只有通过“平民革命”,推倒“千年专制”,“建一大共和国以表白于世界”,才能避免亡国,消除落后,使中国富强起来,“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

在大论战中,孙中山不仅勇于面对敌论,冲锋陷阵,还注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到群众中去讲演,把革命的宣传品传播到全国各地。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各地同盟会会员,配合《民报》,创办了80多种报刊,将大论战的宣传深入社会各界、大造舆论,分化敌阵,团结人民,大“有登高而呼,使万山环应之概”。

面对革命派大论战如风卷大地的发展形势,清廷统治者不禁惊呼:“逆贼孙文演说,环听辄以数千,革命党报发行购阅,数逾数万……入会之人,日以万计。”于是以孙中山为领导中心的革命派,便进一步聚集了革命力量,使民主革命的宣传日益扩大和深入,为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